【阅读指导】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普及本连载四十)

四十章

 

导读
      本章可以视为老子“道论”的枢纽,分作两个部分:一是总结道的体用,二是说明道生万物的演化过程。由此引出后面第四十二章对创生各环节的具体描写。
      反[1]者道之动,弱[2]者道之用。
      天下万物生于有[3],有生于无[4]
     [1]反:通常有两种讲法:一、相反,对立面;二、返,循环。此处之“反”即“返”,郭店楚简本作“返”。
     [2]弱:柔弱,柔韧。
     [3]有:和第一章“有,名万物之母”的“有”相同,但和第二章“有无相生”及十一章“有之以为利”的“有”不同,第二章和十一章的“有”,是指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,而本章的“有”则是指道生万物的有形质的活动过程。
     [4]有生于无:郭店楚简本作“生于有,生于无”,“有生于无”疑为后出。
     道的运动是循环的,道的作用是柔弱的。

     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 

点评 

 一、《老子)书中的“反”既有“返”的含文,又有“反”的含义。本章和二十五章的的“远日反”,都是得环往复意义上的“反”,描述的是道体周而复始、再始更新的运行状态。而相反对立意义上的“反”,则见于六十五章的“与物反矣”和七十八章的“正言若反”。老子认为,道体是恒动的,由道所产生的事物也遵循着相反相成的运动变化规律,经历着再始更新的运动变化过程。

     二、相比于楚简本的“生于有,生于无”,通行本的“有生于无”尽管只多出一个“有”字,但指向的问题却全然不同。“有生于无”谈的是道生万物的宇宙演化的问题,“无”和“有”描绘的是道创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。而“生于有,生于无”谈的则是本体论的问题,“无”和“有”是一种并列的关系,而非递进的关系,指的是道体自身一体两面的属性——无限性和实存性,属于形而上学层面的概念,而非它创生天地万物的中间形态。
2025年4月14日 16:20
浏览量:0